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魏梦佳、赵鑫虎)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间会议室内,该校工业工程系博士生、巴西青年桂镜涛(威廉·盖)正兴致勃勃地向与会者介绍团队开展的减贫项目——“巴西社区可持续太阳能照明与紧急响应计划”。
这是近日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中拉青年减贫论坛上的一幕,该论坛是今年5月至8月举行的“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2024减贫营”的成果展示。
这是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中拉青年减贫论坛现场(1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摄
该“减贫营”活动由清华大学与智利天主教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共同举办,吸引了来自中国、智利、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14个国家的青年学子。
“贫民窟城市花园”“中小微企业金融解决方案”“老年人社区——消除老年人的孤独”等一批减贫项目最终在“减贫营”项目评比中获奖,成为中拉青年携手参与全球治理变革、共促全球减贫事业的成果与见证。
“减贫是全球性挑战,中国的减贫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和拉美国家需要在减贫领域以共赢发展为目标,互学互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主任陈涛涛说,“我们希望能促进中拉青年深入了解贫困问题,以‘青年力’助力全球减贫事业。”
她介绍,学校在“减贫营”中设置了面向所有在校生的课程《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鼓励学生组成跨国、跨学科团队,开展减贫研究。中拉知名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与社会组织专家,通过学术论坛、赛事辅导、减贫基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探索减贫方案。
清华大学16个院系的76名大学生参与其中,桂镜涛就是其中一位。“巴西经常停电,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停电更是频繁,而贫困社区的停电频率是富裕地区的8倍。”他说。
为此,桂镜涛和同学一起设计了一款利用太阳能照明并充电的小型设备。“我们这款产品成本很低,只要12美金一台,安装在墙壁或路灯杆上就可以照明、给手机充电,与贫困社区的适配度很高。”桂镜涛介绍。这个项目荣获“减贫营”赛事金奖。
近日,该团队已与巴西一家3D打印的企业合作,打算批量生产20台设备,为当地一处贫民区安装。
巴西当地时间2024年8月17日,清华大学博士生、巴西青年桂镜涛在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向师生们介绍减贫项目相关情况。新华社发(清华大学供图)
“中国的减贫经验是否能推广到世界,让更多人走出贫困?”怀着这样的想法,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硕士生谷同群报名参加了“减贫营”。
他与来自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多国学生一起组成项目团队,共同研究巴西的贫困问题。团队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施“鲁班工坊”,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了大量技术工人,促进了当地就业。
“中国的职教脱贫和‘鲁班工坊’的成功模式为巴西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当地青年提升技能、进入高质量就业市场,同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团队成员、巴西青年维克托·莫拉说。
“我们已完成了相关调研和规划,计划借鉴‘鲁班工坊’的成功模式,与巴西政府和社区组织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落地。”谷同群说。
在“减贫营”中的合作研究、密切交流,对各国青年来说都是一段宝贵经历,也让年轻人们对社会、对贫困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大家提高了全球使命感,也结下了深厚友谊。”清华大学拉美中心博士生研究员宋清说,赛后许多学生表示希望后续仍能优化减贫方案、推动项目落地。
陈涛涛表示,“减贫营”作为一项持续性的人才培养工程活动,计划今后每年都举办。2025年,秘鲁和乌拉圭的队伍也会加入。“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院校共享相关课程,邀请更多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方参与,共同推动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落地。”
基于“2024减贫营”的成功举办和影响力,2024年11月,《清华大学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关于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项目合作备忘录》被纳入中巴双方签署的38项合作文件之一。
“减贫不仅需要理论思考,更需要实践探索,需要多国的齐心协力。”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廖莹说,“期待年轻人能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推动力量,成为全球发展实践的创新先锋。”